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作文素材·初中版

《巴黎圣母院》——一首愤怒而悲壮的命运交响曲

发布者:  时间:2021-06-27 13:42:48  浏览:
 名作概览
        《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描绘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艾斯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该小说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音乐剧。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他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名作赏析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奇特的结构,成为了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这本书是为了叙说“命运”一语而写的,雨果寻求的是命运的真实内涵。无论是克洛德,还是卡西莫多,他们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的人,他们内心的分裂、冲突,反映的是他们那个时代神权与人权、愚昧与求知之间,庞大沉重的黑暗制度与挣扎着的脆弱个人之间的分裂、冲突,终于导致悲剧中一切人物统统牺牲的惨烈结局。
        小说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国瓦卢王朝国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吉卜赛女郎艾斯美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卡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克洛德和贵族军人菲比斯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的心灵和罪恶的欲望。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巴黎圣母院》作为一部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正是由于作者力求符合自然原貌,刻画中世纪的法国社会真实生活,以卓越的手法和浪漫的形式,依据动人的情节发展,凝聚、精练在这部名著中而呈现出的生动面貌和丰富内涵,赢得了继《艾那尼》之后浪漫主义打破古典主义死板模式的又一胜利。
        这是一首愤怒而悲壮的命运交响曲。作者充分运用自己提出的浪漫主义的美丑对照手法,把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对照起来描写,并在环境、事件、情节的安排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夸张地突出某些特性,造成强烈的对照。卡西莫多外貌丑陋,身体畸形,五官失灵,但心地善良,行动勇敢,心灵高尚,与道貌岸然、内心卑鄙龌龊的副主教克洛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