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遴选素材”技巧例谈
李仰臣
我们要做一件新衣服,在设计好衣服的款式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适合做这件衣服的布料。所以说,做出来的衣服漂亮与否,跟所选的布料有着直接的关系;同理,一篇文章的选材是否得当,也直接决定该篇文章的成败。而要让自己的作文新颖典型,鲜味十足,就必须走进生活,发掘美点,掌握必要的技巧。
一、回味经典,以旧翻新
即从课本中选择记忆中曾经深深地震撼过你、感动过你的精彩的旧例子或熟知的旧材料,用当代人的眼光对其加以观察,用现代人的意识进行改造,或者从独特的角度切入,从别人意想不到之处挖出新意。比如2010年山西卷中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密切结合初中语文中的课文作者,或文中人物,或课文题目等,写出一篇感情自然、朴实、真切的文章。
其实,只要回顾一下初中三年所学的课文,诸多名篇佳作就会纷纷闪现于眼前。那么,在考场作文的选材上,考生可以从给人印象深刻的《背影》、《孔乙己》、《我的第一本书》、《吆喝》等篇目中任选一个来写,找准切入口,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来表现,收到以旧翻新之效。譬如汉朝的司马迁遭受宫刑,身处阴影之中,可他并没有消极颓废,而是更加振作,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光照千古的《史记》。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情,都老掉牙了。于是某一考生便以此写了优秀作文——《司马迁:为了自己的梦想》,并从中翻出了新意。考生巧妙地构思了让司马迁写日记的形式,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有条理地记叙一番,写出了司马迁的心路历程,表现了历史本质的真实,也使得文章的主旨更加鲜明。
再如一考生写“狼”,主要写了“狼”为自己的自作聪明而后悔,颇有新意。
二、转换角度,推陈出新
在准确立意的前提下,考生不妨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转换选材的视角,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力求使普通的材料焕发出新的意趣,不失为一种推陈出新的好办法。比如人们一般习惯于把“梨花”比作“白雪”,但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别出心裁地把“白雪”比作了“梨花”。诗人这样逆向立意的妙处在于:肃杀的冰天雪地间隐现出春的信息,令人读来全然忘了严寒中的凄凉,而代之以蓬勃向上的情怀。转换了视角,“旧材料”也就“不旧”了。
例如2011年江苏扬州卷中考作文题,要求以“忍不住 ”为题,写一篇文章。考生写这个半命题作文时,并没有什么审题障碍,而且题目中的“提示语”也为考生提供了众多选材方向,诸如“欢笑”、“哭泣”、“愤怒”、“感慨”,等等。不过要注意,越是感觉好写的作文题,越是容易“撞车”。所以考生要注意,越是熟悉的材料,越是要反复比较。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使自己的作文立于不败之地。比如某一考生别出心裁,他在横线上填写了“烧香拜佛”。乍一看,“烧香拜佛”似乎是迷信活动,是中考选材的禁区,可是考生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偏偏选取“烧香拜佛”这个敏感的材料,行文中运用第一人称“我”来叙写祖孙之间彼此关爱的故事,从而歌颂了亲情的美好。这位考生不但敢于写“烧香拜佛”,而且写得如此巧妙、感人。
由此可见,中考题材无禁区,只要考生具有一颗善感的心,任何题材都可以写,都可以点铁成金。
三、化实为虚,虚实结合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题,考生不难发现,“实题”已经成为其中的一种重要题型。所谓“实题”,就是以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物和自然现象为题眼或话题命制的试题。从组成方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单一型实题,就是直接用实物命题的实题,如“灯”;二是结合型实题,就是题目中既包含实物也包含人及其情感的实题,强调实物的比喻象征意义,如“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三是物象型实题,就是用物象揭示哲理的试题,如“路在脚下”。
比如2010年浙江金华卷中考作文,要求考生以“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这是一道独词式命题作文,审题时,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灯”的本义,即指引、照亮前程的光源。具体写作时,考生如果据实作文,可写内容必然十分有限,此时不妨借助联想和想象等手段,努力跳出现实的束缚,化实为虚,也就是从“灯”的比喻义入手,将“灯”比作“家中亲人的爱”,或比作“心中不灭的希望”,或是“天上温暖的太阳”等,来进行“虚写”。同时也可以通过拟人化手法,或借“灯”喻人,或托“灯”言志,或以“灯”为虚拟素材,编写童话、寓言等,通过富于情趣的故事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另外,写作时要注意突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把自己细腻的情感、真实的体验展示给读者,理解了题目的比喻义,思路也就随之开阔了。比如一考生巧妙地运用并列式排比段形式,分别从三个方面加以阐释:奶奶的灯光,慈爱的化身;妈妈的灯光,灿烂的星辰;老师的灯光,不倦的精灵。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浑然天成。
四、搭配材料,形成合力
古人说,“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其意是说一个优秀作者在行文时,要有驱遣天地万物的气魄。这句话启发广大考生,在作文时要善于运用多种材料,通过不同材料的搭配、组合,可以形成表现主题的“合力”,既可以是同类列举,凸显主旨。也可以是正反对比,强调差异。如此,文章才能显得厚重大气。
例如2010年山东德州卷以“偶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是一道时代感和人文性很强的话题作文。话题“偶像”有着非常广泛的内涵,现在多指崇拜的对象。需要说明的是,“偶像”并非单指演艺界的明星们,还可以是各行各业的有建树者,甚至也可以是身边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或者是曾经带来深远影响的陌生人。只要他身上有值得学习的优点和品质,就可以成为“偶像”,这为考生的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考生可以从“不要盲目追星”这个方面来立意,也可以从“我们需要偶像”的观点来立意;还可以用辩证的思维来看追星这件事,提炼出“既要学会敬仰,又要避免盲目崇拜”的观点。谁能以独特的眼光准确地把握命题意图,谁就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如考场佳作《朋友,请不要盲目追“星”!》,考生对偶像并不只是一味地赞美,而是另辟蹊径,指出了盲目崇拜偶像的危害,告诉人们要擦亮眼睛看明星。最有特色的是把“粉丝们”的狂热崇拜与明星们令人大跌眼镜的表现进行了对比,有力地证实了文中观点,引人深思。
总之,材料就像画家手中的颜料、厨师手中的调料、裁缝手中的布料。只要经过我们一番精心调配,就会成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一道道诱人的佳肴、一件件精美的时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