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一种神圣的精神,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是一个民族精神财富中最珍贵的。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人的理想和目标如果与“爱国情”相融合,那就会变为巨大的能量,获取最有价值的成功,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1950年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决心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回答:“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最终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载人航天事业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解读】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颗爱国心,是不可能成就伟大事业的。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一定也能做到,甚至会做得更好。钱学森心里正是装满了对祖国、对中华民族进步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国外的优厚生活、工作条件,回到祖国,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向外国人证明了中国人“强”。
【适用话题】
成功的因素 我的中国心 崛起 我和祖国在一起 争气
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解读】
面对积贫积弱的国家和国民,只是从医生的角度去救死扶伤,是不能改变被压迫和欺侮的命运的。当鲁迅看到那些“体格健全”“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国民现状后,从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振兴的角度去思考,并把自己同对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要从思想上彻底改变和唤醒国人,团结起来,强大起来,真正成为自己乃至国家和民族的主人。正是怀着这样的忧国忧民之心,鲁迅舍弃了医学,而选择了从思想根源上解决中国人落后的面貌。他也因此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为了自己的祖国奋斗了一生。
【适用话题】
理想和现实 选择 不屈不挠 救国救民 众志成城
程砚秋拒演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特务机关企图强迫在北京的京剧界捐献飞机义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当即拒绝说:“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程砚秋深知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凶残,担心自己的拒演连累别人,于是他不卑不亢地说:“献机义演的事,我程某人宁死在枪口下也决不从命,请转告日本人,不要找梨园同行的麻烦!”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解读】
面对凶残的敌人,程砚秋“威武不能屈”的气节让人敬畏,令人钦佩。他的表现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最为有力的回击。相反,那些趋炎附势、卖国求荣的人,在他面前显得一文不值。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民族,程砚秋就是一个优秀的代表。当死亡和国魂一起放在天平上的时候,他毫不妥协地选择了后者。正是他的举动,唤起了更多的国人参与到打倒日本侵略者的抗战中来,最终实现了伟大的胜利。
【适用话题】
气节 大写的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威武不能屈
爱国将领吉鸿昌
勇敢善战,有“吉大胆”之称,他率领的部队则号称“铁军”的爱国将领吉鸿昌,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他听到这一消息“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留在国内,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但蒋介石无动于衷,依然逼他出国。满怀悲愤的吉鸿昌无奈,只好在上海下榻的旅馆墙上,留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一明自己的心志。
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美国的种族歧视挑战。
为实现抗日救国的誓愿,1933年5月吉鸿昌变卖家资,购置武器,联合了爱国军人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起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发表“外抗暴力,内除国贼”的声明,并一度收复了张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把日伪军队赶出了察哈尔省。其间他即兴作诗说:“有贼无我,有我无贼。非我杀贼,即贼杀我。半壁河山,业经改色。是好男儿,舍身报国!”天津各界抗日联合会得到抗日同盟军胜利的消息,立即派人赴前线慰问。后来,由于蒋介石想方设法破坏抗日同盟军的爱国行动,致使吉鸿昌因弹尽粮绝而失败。
【解读】
祖国在吉鸿昌心里比什么都重要,这种爱国情怀促使他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战役和生命攸关的时刻,他没有向敌人屈服;在美国受到歧视的时候,他依然用胸牌注明“我是中国人”。面对侵略者,他展示了一位爱国将领的高尚品质和情操,在他的带领和号召下,实现了抗日救国的阶段性胜利。他的事迹也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在“爱国”这个大背景下成长,才会成熟,才会成功。
【适用话题】
价值观 气节 坚贞不屈
陆秀夫壮烈殉国
元兵南进,南宋文武官员拥着11岁的端宗皇帝退到广州海面。
不久,端宗受惊而死,大家打算各奔前程。大学士陆秀夫挺身而出:“古人只有一旅一戍,还能中兴,现在百官都在,兵有数万,如果天不绝宋,岂有不能成功之理!”在他的坚持下,宋军继续与元军作战。逃亡朝廷最后以崖山作根据地,在粮食断绝多日之后,元兵发起猛攻,终于打进崖山。为了不做俘虏,陆秀夫背起幼主,毅然跳进海里,壮烈殉国。
【解读】
陆秀夫是忠贞爱国的。他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当面对敌军在抵抗无力的情况下,他没有选择屈服做俘虏,宁死不屈,与自己的国家共存亡。这是真爱国、真男儿的体现。有国才有家,爱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实在行动中。
【适用话题】
气节 忠贞 精忠报国 敢于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