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有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呢?别人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会让你在心里纠结不已,无法专心上课,不断贬低自己,浪费时间又牵扯精力产生自我攻击。
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请不要怀疑,你已经陷入了精神内耗。
那什么是精神内耗呢?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那么关于如何摆脱精神内耗,我们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 做最好的自己
别人如何待你,是你的因果;你如何待人,是你的修养与德行。人如何对待你,他怎么做,那是别人的事,你不需要讨好满足所有人。《论语》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行为心地坦荡,言行一致,不会故意装出一份道貌岸然的样子去邀名取利,也不会用巧言令色来博取他人的欢心,更不会用欺诈的手段去获得眼前的一点小利。所以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就足够了。
二 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的产生,更多的是源于自身的信念。精神内耗者普遍会很敏感,总是会将事情往坏的方向去想。有时候,与其反复思虑,不如趁早弄清事实。面对内耗难以跨越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产生的想法。试着转变自己的心态,乐观地看待事物吧。观察自己的情绪,以适宜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 正确接纳自己
这是减少内耗的关键,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话是自我欺骗的表现,长时间持续下去会让人形成对此的依赖,心理会变得越来越畸形。如果真相被戳破,甚至会导致严重的自我怀疑。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不要在心里给自己塑造一个完美的标杆形象,这个形象不是自己,两者也并没有多大关系。我们需要的,仅仅只是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真正的自我接纳是不自我欺骗,而是当你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做不到的自己。
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