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简介
凝聚态物理是当今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二级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凝聚态物质中的原子、分子、离子或电子等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粒子的运动规律,同时研究这些作用、规律和动力学过程与凝聚态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对象除传统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等固相物质外,还包括稠密气体、液体以及介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各类居间凝聚相。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已取得巨大进展,研究对象日益扩展和深入。一方面传统的固体物理各分支,如金属物理、磁学、低温物理、电介质物理等的研究更加前沿,各分支之间的联系更趋密切;另一方面许多新的分支不断涌现,如强关联电子体系物理学、无序体系物理学、准晶物理学、介观物理学、团簇物理学等,从而是凝聚态物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更加拓宽。由于凝聚态物理的基础研究往往与实际的技术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当今世界的高新科技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掌握这些联系并能付诸实际应用是本专业强调的培养目标之一。近年来,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技术日益向相邻学科渗透、扩展,有力促进了许多交叉学科的发展。
新葡萄8883官网amg凝聚态物理学科创建于1985年,1995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2年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资助学科,2006年被确定为吉林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学科。2006年以本学科为主要支撑学科的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实验室被确定为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并被确定为立项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于2010年12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1985-1988年,本学科与吉林大学合作招收了四届硕士研究生。1996-2001年,本学科与吉林工学院、延边大学合作、长春光机学院合作,招收了六届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博士20人、在读博士生8人。学科成员先后有多人次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等称号。
本学科重视学科基本建设,拥有磁控溅射系统、高温高压合成系统、热压烧结装置、气相沉积装置、液相化学合成装置、管式及箱式电炉、高能球磨机、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穆斯堡尔谱仪、TG/DTA热分析仪、差示量热扫描仪、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红外拉曼光谱仪、荧光光谱仪、低温电阻测量系统、阻抗分析仪、半导体特性分析仪、电子万能实验机等仪器设备,可进行材料制备和分析测试工作,所有这些为本学科持续、稳定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物资条件。
本学科在无机纳米材料、半导体发光材料、稀土化合物材料、复合材料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等领域,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国家人事部、吉林省科技厅等资助的科研项目数十项,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近5年发表SCI、EI收录论文180余篇。同时,本学科重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并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注重学术交流,先后邀请前国际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桥本初次郎先生,中科院院士余瑞璜先生、程开甲先生、邹广田先生、陆埮先生、冯守华先生等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本学科讲学,并聘请中科院院士邹广田先生、陆埮先生、冯守华先生,中国科技大学许武教授,吉林大学陈岗教授、郑伟涛教授、姚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刘益春教授,江苏大学李长生教授,瑞典林雪萍大学赵庆祥教授等为本学科兼职教授。
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是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学科,形成教学、科研的学术优势和特色,并结合我省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我省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培养方案
(
一
)培养目标
1
.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掌握凝聚态物理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书刊。
4
.具有健康的体魄。
(
二
)研究方向
1.无机纳米材料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2.半导体发光材料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3.稀土化合物材料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4.复合材料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三
)主要相关学科
理论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化学。
(
四
)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习年限为3年;学分不少于35,不超过38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与课程编码 |
总学时 |
周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 |
公共学位 必修课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40 |
2 |
1 |
Ⅰ |
考试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60 |
3 |
2 |
Ⅰ |
考试 |
综合 英语 |
听力,写作 |
160 |
4 |
4 |
Ⅰ—Ⅱ |
考试 |
口语 |
专业学位必修课 |
基础 理论课 |
高等量子理学 |
60 |
3 |
3 |
Ⅰ |
考试 |
群论 |
60 |
3 |
3 |
Ⅰ |
考试 |
固体物理(二) |
60 |
3 |
3 |
Ⅱ |
考试 |
专业课 方向课 |
X射线衍射学 |
60 |
3 |
3 |
Ⅱ |
考试 |
非学位 必修课 |
文献阅读(前沿指导、方法论指导) |
20 |
1 |
1 |
Ⅳ |
考查 |
程序设计 |
40 |
2 |
2 |
Ⅱ |
考查 |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
40 |
2 |
2 |
Ⅱ |
考查 |
专业选修课 (要求根据研究方向,任选2门) |
纳米材料学 |
40 |
2 |
2 |
Ⅲ |
考查 |
穆斯堡尔谱学 |
40 |
2 |
2 |
Ⅲ |
考查 |
稀土固体物理 |
40 |
2 |
2 |
Ⅲ |
考查 |
材料光谱学分析 |
40 |
2 |
2 |
Ⅲ |
考查 |
复合材料 |
40 |
2 |
2 |
Ⅲ |
考查 |
材料科学进展 |
40 |
2 |
2 |
Ⅲ |
考查 |
功能材料 |
40 |
2 |
2 |
Ⅲ |
考查 |
无机材料制备方法 |
40 |
2 |
2 |
Ⅲ |
考查 |
公选课、跨专业课程、补修课 |
要求硕士生根据个人发展需要修读1门2学分全校公选课;并修读1门2学分的跨专业课程(可以是本院其他专业的课程,也可以是其他学院的相关专业课程);补修1门与提升实践能力有关的课程(不计学分)。 |
实践活动 与撰写学位论文 |
参加学术活动 |
第一至六学期进行,专家讲学及学术会议,考查(提交学术活动记录,5次以上),1学分。 |
参加教学实践 |
第四学期进行教学实践(助课、讲课训练等),20学时,考查(提交书面鉴定),1学分。 |
参加社会实践 |
第五学期结合撰写毕业论文参加社会调研等活动,考查(提交社会调研报告),1学分。 |
撰写学位论文 |
第四学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第五学期开始撰写毕业论文。要求观点鲜明、理论联系实际,有创新。第六学期进行学位申请、论文评阅和答辩。在学期间发表一篇至少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省级公开发表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论文。 |
(六)课程简介和参考书目
高等量子力学 |
内容简介 |
本科程主要介绍量子力学的理论结构,路径积分与格林函数,近似方法中的递推和迭代,二次量子化,对称性和守恒定律,角动量理论,量子散射理论,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新进展简介等。 |
参考书目 |
1. 曾谨言,《量子力学》(Ⅰ、Ⅱ卷), 科学出版社,2000 2. 喀兴林,《高等量子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倪光炯、陈苏卿,《高等量子力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 钱诚德,《高等量子力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5. 杨泽森,《高等量子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 余寿锦,《高等量子力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
群 论 |
内容简介 |
本科程主要介绍有限群及其表示的基本数学理论,点群在分析晶体宏观性质中的应用,群论与量子力学的关系,空间群的不可约表示及其在能带理论中的应用,晶格动力学中的群论方法,色群及其表示理论等。 |
参考书目 |
1. 喀兴林、徐婉棠,《群论及其在固体物理中的应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A. W. 约什,《物理学中的群论基础》, 科学出版社,1982 3. 谢希德、蒋平、陆奇,《群论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科学出版社,1986 4. 韩汝智、孙洪洲,《群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 王仁卉、郭可信,《晶体学中的对称群》,科学出版社,1990 6. 马中骐,《物理学中的群论》,科学出版社,2001 |
固 体 物 理 (二) |
内容简介 |
本科程主要介绍固体的磁性理论,半导体的电子理论,固体的介电性质和光学性质,固体中的元激发,超导电性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非晶态物质及其它一些专题讲座。 |
参考书目 |
1. 方俊鑫、陈栋,《固体物理学》(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 丁大同,《固体理论讲义》,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 李正中,《固体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韦丹,《固体物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 R. Turton. The Physics of Solids. New York: Oxford Press, 2000 6. 黄昆,《固体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X 射 线 衍 射 学 |
内容简介 |
本科程主要介绍X射线的产生及性质,X射线衍射原理,X射线衍射方法,物相的定性定量分析,晶体结构测定,晶粒大小和应力测定,固溶体分析,非晶散射,线形分析及Rietveld方法介绍等。 |
参考书目 |
1. 许顺生,《金属X射线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 2. 黄胜涛,《固体X射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3. 张建中、杨传铮,《晶体的射线衍射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 滕凤恩、王煜明、姜小龙,《X射线结构分析与材料性能表征》,科学出版社,1997 5. [美]E. 利弗森,《材料的特征检测(第一部分)》,科学出版社,1998 6. 刘粤惠、刘平安,《X射线衍射分析原理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
材 料 分 析 测 试 技 术 |
内容简介 |
本课程主要介绍金属的X射线衍射学,透射电子显微学,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光谱分析以及其他分析方法简介。并结合任课教师在材料领域方面的研究工作介绍材料的分析测试方法。 |
参考书目 |
1. 黄新民,《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 叶恒强,《透射电子显微学进展》,科学出版社,2003 3. 常铁军,《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 4. 陆昌伟,《热分析质谱法》,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5. 刘振海,《热分析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
纳 米 材 料 学 |
内容简介 |
本课程主要介绍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概况,纳米材料的结构和基本性质,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材料的应用等,并结合任课教师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介绍纳米材料的研究方法等。 |
参考书目 |
1. 张立德,《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科学出版社,2001 2. 王世敏,《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 倪星元,《纳米材料的理化特性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 施利毅,《纳米科技基础》,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
穆 斯 堡 尔 谱 学 |
内容简介 |
本课程介绍了穆斯堡尔谱学的基本原理、实验和分析方法以及它在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工学和人文科学中的应用,并结合任课教师在穆斯堡尔谱学研究方面的工作介绍具体材料的分析测试方法。 |
参考书目 |
1. 马如璋,《穆斯堡尔谱学》,科学出版社,1998 2. 张宝峰,《穆斯堡尔谱学》,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 3. 金国樵,《物理考古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4. 李 士,《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学与数据处理》,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 |
稀 土 固 体 物 理 |
内容简介 |
本课程主要介绍稀土相关材料的电学性质、光学性质、磁学性质及输运特性等,稀土材料制备的新工艺以及应用范围进行了理论研究。并结合任课教师在稀土固体材料制备和性能研究方面的工作介绍具体材料。 |
参考书目 |
1. 杨景海,《稀土固体物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 2. 房晓勇,《固体物理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 胡 安,《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阎守胜,《固体物理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秦 善,《晶体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材 料 光 谱 学 分 析 |
内容简介 |
本课程主要介绍拉曼光谱、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光学性质分析测试手段的基本原理、测试手段、性能分析及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前景展望。 |
参考书目 |
1. 程光熙,《拉曼布里渊散射》,科学出版社,2001 2. 石晓光,《红外物理》,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3. 李昌厚,《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吉 昂,《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科学出版社,2003 5. 邓 勃,《原子吸收光谱的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
复 合 材 料 |
内容简介 |
本课程介绍了不同基体复合材料的原材料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性能、应用和成型工艺,同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界面理论做了简单介绍。并结合任课教师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介绍了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等。 |
参考书目 |
1. 曹茂盛,《复合材料概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2. 冯 端,《材料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 胡庚祥,《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 张佐光,《功能复合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
材 料 科 学 进 展 |
内容简介 |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工艺与材料性能和应用之间关系的新兴学科。本课程本着注重材料科学前沿的宗旨,介绍材料科学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展望,并结合任课教授的研究领域介绍材料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
参考书目 |
1. 冯 端,《材料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胡庚祥,《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 吴锦雷,《纳米光电功能薄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陈光华,《纳米薄膜技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 吴自勤,《薄膜生长》,科学出版社,2005 |
功 能 材 料 |
内容简介 |
本课程主要介绍功能材料的科学基础(晶体学基础、材料性能、高分子基础)以及金属功能材料(超导材料、贮氢合金、形状记忆合金、非晶态合金、磁性材料)、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半导体材料、光学材料、精细功能陶瓷、功能转换材料)等的概念、分类、性能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等。 |
参考书目 |
1. 徐祖耀,《形状记忆材料》,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2. 田民波,《磁性材料》,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4. 于福熹,《信息材料》,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5. 李言容,《电子材料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
无 机 材 料 制 备 方 法 |
内容简介 |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着重讲述了单晶体的生长、薄膜、非晶态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功能陶瓷的合成与制备,结构陶瓷合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等,并结合任课教师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介绍了某些具体材料的制备方法等。 |
参考书目 |
1. 徐廷献,《电子陶瓷材料》,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 赵文元,《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3. 张绥庆,《新型无机材料概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4. 徐维新,《精细陶瓷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5. 刘海涛,《无机材料合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