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4日,东北师范大学李阳光教授应新葡萄官网邀请到访长春校区环境友好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做了题为《从多酸出发设计新型非贵金属产氢电催化剂》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环境友好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楼411会议室举行,由重点实验室主任常立民教授主持,实验室中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李阳光教授首先介绍了产氢电催化剂的研究背景和相关进展,目前工业上使用的电解水产氢催化剂多采用以铂为代表的贵金属材料,价格昂贵且资源匮乏,因此探索可替代铂价格低廉、高效、稳定的电解水产氢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李阳光教授课题组从功能导向的多酸新结构基元设计出发在新型非贵金属催化剂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将各种电催化剂所需的组成元素引入多酸分子,制备的碳包覆的金属(Mo,W)基电催化剂在HER反应中具有与贵金属铂催化剂相当甚至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效率,且其循环稳定性优于贵金属催化剂,可实现海水中的电催化析氢。李阳光教授结合自己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讲解非常生动细致,赢得报告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在提问环节参加报告会的师生就非金属析氢电催化剂的设计应用与李阳光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
李阳光教授简介
李阳光,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化学学院党委书记,化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多酸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功能导向的多酸新结构基元设计、改造、自组装及性能研究。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刊源文章90余篇,超学科平均影响因子文章60余篇,其中包括: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J. Mater. Chem. A, Chem. Commun.,Chem.-Eur. J.等。2007年以来,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学术专著2部;2011年,系列研究成果“手性金属氧簇设计合成”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014年,与王恩波教授等合作研究成果“功能导向的多酸设计与合成”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四完成人)。曾任2015年夏威夷国际多酸化学会议发起和组织者之一,是国际多酸化学会议学术委员会成员。2009年,入选东北师范大学首批“东师学者”青年学术骨干;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同年还入选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