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怎样才能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育德智体美的当代大学生,引领整个社会风尚,这也是当代高校教师的历史使命,为了不辱历史使命,不断地丰富自我内涵、提升职业素养、塑造自我人格。
教师是授业解惑者,从最基本知识要求说,教师应当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对高校学生知识要求与对中小学生知识要求的不同,要求大学生不仅具有一定通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具备专业知识,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授哲学课程的教师,我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不仅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哲学知识,而且要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自我不断地充实自己,加强自我修养的学习,从哲学硕士、博士到哲学博士后,哲学博士论文获得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可能有人说这是高校老师追求学历的使然,我并不否认这种实用主义的看法,但我更注重的是这种追求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收获,这种收获包括知识的收获、阅历的收获和自我感受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我内心成长和喜悦,这种内心成长和喜悦是“书籍”这个朋友给予我的,确切地说是哲学书籍,读德国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使我感受到哲学纯粹和人类精神的崇高,读英美分析哲学使我感受语言逻辑分析的微妙,读马克思哲学使我感受到人类公平正义和人类解放的重要与任重道远,读中国哲学使我认识到内心道德修养的可贵、领会到“内圣外王”的人生真谛,在中西马的著作中我比较钟爱的书籍是《形而上学》、《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形而上学导论》、《哲学史讲演录》、《小逻辑》、《海德格尔文集》、《后形而上学希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中国哲学史》,没事的时候我总是不厌其烦的翻阅,每一次翻阅都有不同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与家人分享,尤其是我的儿子总是说我离不开哲学,甚至也在同龄人卖弄两下所谓的哲学。
我喜欢哲学不仅仅是哲学给予我很多哲学知识,而且更多的是哲学给我很多思想,与古典、现代经典大师对话是一种思想的飞跃,因为他们能给予你不同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寻常的思路,能让你超越世俗的界限看到未来的希望,这是也是我写文章(目前已发表了44篇论文和1部著作,其中2篇成果获吉林省社科奖三等奖)的精神来源,这可能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所谓的“灵感”,这种灵感有人说是天生的,但我觉得它是一种阅读书籍达到一定程度的使然。在课堂上学生经常问我:“老师为什么哲学书我看不懂,你确能看懂?”正是因为学生看不懂所以对哲学甚感害怕,我会把握看书的经验与他们一起分享,告诉他们不要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书,更不要给哲学书籍贴上“晦涩难懂”的标签,因为读书是一种心境,只要有这种心境,什么样经典书籍都能读懂,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哲学书籍有其独特的特征,那就是它是一种“思想”书籍,它决定了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也是哲学的魅力所在,所以哲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怎样守护好这种精神家园是每个时代重要的任务,带着这种任务我经常启发学生很好地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从实用主义观点来看,哲学不能立刻产生效益,不能作为谋生的手段,但从古至今人类都无法逃避哲学,不论是哲学盛世还是其被边缘化,哲学都是人类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承载着人类的时代历史使命,因此在传授哲学知识的同时,应当把这种历史使命传授学生,这才是真正的“解惑”,如果说其他学科是解自然之惑的话,那么哲学则是解“人类精神”之惑,这是哲学所追求的真理,亚里士多德说“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这种真理所指向的就是哲学能够解人类精神之惑,尤其是在中西方思想文化碰撞的现实基础上,能够把握好自我民族的精神之镜,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要解的“当代中国”之惑,对此之惑我依然要不断地学习和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