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作文素材·初中版

陈情表

发布者:  时间:2015-08-12 10:25:58  浏览:

陈情表

西晋  李 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有删节)
 
【参考译文】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离开她。……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背景点读】
    晋武帝司马炎叫李密去洛阳当官,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于是李密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表》。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答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了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读了这篇文章,司马炎大为感动。
    那么,李密为什么不去做官呢?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氏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草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认为此时此刻不宜做官。由于晋是从曹魏政权手中“篡”夺过来的,羞于标榜“忠”节,因而以孝道为治国之本。李密正抓住了这一点,大做文章,以达到暂缓去晋朝做官的目的。
 
【运用方向解读】
    (1)应“孝”养长辈。现代社会发展神速,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从物质的角度看,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极为先进的。但是伴随着物质的进步,许多人的“精神”却越来越落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一些人身上流失着,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蓝图非但无法实现,有些人甚至连自家的长辈也不奉养……“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鸟儿尚且懂得反哺,人呢?作为高级动物,更应该懂得孝敬长辈。
    (2)说话艺术很重要,应讲究方式方法。如果李密直接而简略地只说“我要奉养祖母以尽孝道,所以我辞不就职”,那么也许晋武帝迫于舆论压力而不得不准许他,但是内心肯定不舒服至极,说不定不久,就会找个莫须有的罪名来处置他,即便没有,那么李密此后恐怕也为官无望了。但是在这一篇奏章中,李密运用了恰当的方法,将同样的话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出来之后,让晋武帝既体会到李密对祖母的孝情,又感受到了李密对他的尊重,龙心大悦之余,自然打从心底接受李密的说法,又怎会不准呢?
    (3)说话要严密。要想让你的观点获得他人的认可,你就必须做到论证严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在写这篇奏章时,李密内心可能有多种情绪、情感同时出现,但是在最后下笔时,却只体现出对祖母的孝心,以及对皇帝的忠心,这是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而选择的。李密最后的目的是在不得罪皇帝的前提下,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所以他就必须将一些可能会影响这一目的实现的因素排除掉,然后将他的理由重新整理,促使皇帝批准他的要求。
    (4)沟通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空间上的距离越缩越短,可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距离却越来越远。语言上的沟通,可以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处境,达到“理解”的境界。如果李密没有把自己的处境告诉晋武帝,没有和晋武帝沟通,那么晋武帝就不可能理解他,也就不可能让他不去就职。